简白书院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页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2526章风力水力畜力(2 / 4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,是打破一些习惯。

改动教舍,也是同样打破一些习惯。

而这样的习惯,更多的像是一个圈子,一种禁锢。

一点点来。

在左右两个教舍大院之后,绕往后方,便是办公区域和教职员工的宿舍。同时还有各种小规模的实践工房

一边是木,金,陶土。

另外一边则是丝,布,纺织。

冶金等需要用火的,自然是在另外之处。

此类工房,还是放置于外吧斐潜指着那些工房说道,虽说院内设工房,往来方便,但是多有隐患。明火好防,但是烛火难御这些,除了伙房柴房等等,空余之处就修建个小些的庭院池亭什么的,也便于平日教授博士聚会休闲

这一点改动,黄承彦到没有迟疑,便是点头应下,然后还表示要代替那些教授博士大工匠感谢斐潜的安排。毕竟如此一来,后院几乎就是舒适之地了,待遇指数直线上升。

斐潜摆摆手,然后就将模型放到了一旁,询问起黄承彦关于一些器械的改进的事情来。

斐潜来找黄承彦,其实来看这个新工学院的模型倒是次要的,种子也是随手布置的,主要还是为了机器。

其中最为紧要的,就是针对于棉花的机器。

棉花的产量在逐渐的扩大,这就使得斐潜必须有相应的机器来增加生产的效率。原先或许可以抽调其他纺织的人力,但是抽调多了,就自然会影响到其他织物的生产。

这是一个矛盾,斐潜必须解决的矛盾。

华夏有麻,大汉当下大多数的布,不是棉布,而是麻布。

麻不等于绵,不能通用。

绵也同样不等于丝。

但是又有相同之处,就是这些原材料,都不是直接可以用的,都需要处理,然后变成线,最后才能成为成品。

丝绸和麻布的原料是蚕茧和亚麻,但不能直接就用,蚕茧要经过缫丝,才能变成用来纺绸的生丝;而亚麻也需要浸泡破碎,捻在一起纺成线或纱,这样才能用来织成布。而缫丝需要缫丝机,纺纱则是要纺纱机。

同样,要将棉花经过杆、弹等工序处理过之后,变成纱线来的机器,就是纺棉机。

斐潜知道,后世有一种纺纱机,是黄道婆发明的三锭纺车,可同时纺三根纱,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

可是遗憾的是,斐潜只是知道其名字,并不知晓其工艺。

虽然说黄承彦和黄道婆都姓黄,但是并不能一样。就像是都姓马,一个是马某,一个是马某某,关注度立刻天差地别一样。

现在摆在斐潜面前的,就是各种织物的器械模型。

从丝绸到棉花,都有。

只不过属于棉花行列的器械,相对来说比较少。

棉花对于大汉来说是新生事物,从零开始培训学徒到老手,显然不现实也不经济,所斐潜需要扩大棉花棉布的生产,就必须抽调其他织物的工匠或是老手,也就是当下斐潜必然的选择。

同样的,其他织物产业虽然说纺织原理相近,转移到棉花方面上会省一些事。但是其他织物产业之中,想要培养出一个老手,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。

所以,这就是当下的困境。

因为在秦汉,大部分的纺纱缫丝等工序即便是有机械的参与,也很多是需要手工去完成的,和后世那种按一个电钮什么都不用管了的完全不同。

除非能够改进其他织物产业的器械,亦或是发明一种适应棉花的机器。

就拿发展得比较不错的缫丝来说,当下最为先进的缫丝机器,就是手摇缫车。

机械,在一定程度上,代表了重复的稳定性。

最开始的时候,缫车最初大概只是简单的h型木头架子,只是单纯的用来缠绕而已。

后来在战国时期,改进成辘轳式的缫丝軖。缫丝軖就基本上有手摇缫车的雏形了。大体上是用竹制成,四角或六角,用短辐交互连接,中贯以轴,使用时放在缫釜上面,用时直接拔动使之不断回转,将缫釜中引出的丝条,直接缠绕在軖框上。

秦汉以后,成形的手摇缫车才出现。

这是一套在后世看来非常简陋的器械,甚至可以说很不方便的模式,可是即便是如此,也在大汉当下算是最为先进的生产工具。由灶、釜、軖、眼、勾等部件组成的简单解构,使得丝线的产出在不断的重复当中具备一定的稳定性,可以得到相对来说比较优良的丝线,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。

或许是某些地区条件落后,或许是官府对于手工行业的漫不经心,在秦汉之间发明出来的手摇缫车,甚至一直到了明代的时候,还有部分地方在使用,让人一方面佩服其生命力,另外一方面也确实
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