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3章 踩我田地
“很好,看来他们已经看到垓下之围了,情绪已经被调动起来了!”回到洛阳宫中,刘旭感受着体内逐渐又一次开始汹涌澎湃起来的阅文之力,眯着眼睛说道。
而这自然也在刘旭的意料之中,同时他接着自言自语道“如果运气好的话,当虞姬开始起舞的时候,就是我第一次突破的时候了!”
刘旭的猜测非常准确,在十面埋伏这场重头戏里面,刘旭第1个重点描写的就是虞姬和项羽的分别。
在史记的原文里面,原文是这样的。
项王军壁垓下,兵少食尽,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。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,项王乃大惊曰:“汉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!”项王则夜起,饮帐中。有美人名虞,常幸从;骏马名骓,常骑之。于是项王乃悲歌康慨,自为诗曰:“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”歌数阕,美人和之。项王泣数行下,左右皆泣,莫能仰视。
之前说太史公偶尔也会胡编乱造,这段剧情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,毕竟太史公怎么可能知道当年那个夜晚里面,还发生了如此悲剧的一幕,甚至就连当时项羽哼的歌都给记录了下来,这更多的是太史公自己的感触,所以说史记其实是一篇浪漫主义的历史文学。
奈何后世的史学家们只会记录历史,却完全忘记了历史也可以浪漫这件事情。
而我们的刘旭同学,自然就要更加浪漫一些,于是又把这段剧情给丰富了很多。
有人可能会奇怪了,刘旭不是最痛恨删改历史的吗?
之前鸿沟议和的时候,还特意修改了史记里面的记载,让他回归历史,怎么现在又开始浪漫起来了?
嗯,道理很简单,因为之前那段历史是错误的,同时会严重影响后世读者对于这段历史的观感,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立场,以及对这段历史的各种深思,所以刘旭理所当然的要让他回到正确的轨道。
而虞姬这段历史嘛,则是太史公加上去的一小段插曲,不会对历史本身有任何改变,反而能够让项羽整个人物变得更加丰满,这是刘旭不反对的事情。
如何具体丰满的就不多说了,反正将这段原文不过上百字的剧情,给变成了足足三章1万字的详细描写,以虞姬最后在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悲壮中横刀自刎,在临死前只对项羽留下了最后一句话“项王,回江东,虞姬的魂儿在江东等你回来!”
好家伙,可以想象刘旭江这一段写的有多么悲壮了,其结果就是,几乎所有读者看到这里的时候都感觉自己的心脏像刀割一样的疼痛,然后疯狂的痛骂垃圾作者是个混蛋。
他当年杀了诸葛丞相,现在居然又要杀了他们的虞姬。
而伴随着这样的怒骂,刘旭脑海中的阅文之力,就彻底开始翻江倒海了起来,这些庞大的阅文之力掀起了滔天巨浪,不断的在刘旭的脑海中翻滚,冲击着文创空间的每一处边界。
而汲取了大量养料的文树,也开始不断的积累着向上迸发的力量,顶端的树干和底端的树根,都在不断的向外挣扎,想要粉碎这个限制它生长的时间。
最后整个边界开始逐渐的破碎,直到轰动一下,整个庞大的文创空间都被彻底撞裂,然后十棵文树再一次开始生长,重新顶天立地,修复已经破损的文创空间,让整个空间重新稳定下来。
而这一击之下,刘旭已经从圣衔二级,跃升到了圣衔三级作者,前后只用了不过10分钟不到的时间,由此可见虞姬的这段剧情所带来的剧烈的情绪波动,影响究竟有多么的巨大。
只不过,这在诸葛丞相设定的计划中,仅仅只是1/3的任务目标而已,所以接下来这些读者们还需要再一次的承受这场名垂青史战争,继续给他们带来的情感暴击。
只见在虞姬自刎之后,项羽知道,虞姬是想用他的死来劝自己赶紧突围回江东,因为只有回到了江东,项羽才有重新开始的资本。
而本来项羽是有些不想这么做的,因为仅仅只带着几百人狼狈的突围,是不符合项王的作风的,真正的项羽该做的应该是率领手下的10万大军反攻,将什么40万土鸡瓦狗全部给施舍的粉碎,这样才是西楚霸王真正的风采。
可就连虞姬都清楚,此时的十万楚军,已经有10多天没有饱餐一顿过了,每一个士兵都饥肠辘辘,体力衰弱,这样的士兵是无法战斗的。
而且这一次统帅40万大军的并不是刘邦,而是那个一数万人就吞并了魏赵燕齐四国的韩信,如果项羽率领10万大军反攻的话就必死无疑,反而是他本人率领一支小规模的精锐部队突围的话,天底下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挡得住项羽的。
只是项羽不愿意这么做,于是虞姬用自己的死来对项羽做出最后的劝谏。
最终项羽决定接受虞姬用生命给自己指的路,于是项羽精心挑选了800个骑兵,趁着夜色直接从南方突围,直到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发现,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