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白书院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13章 安排后路(1 / 2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“什么大事?竟然需要如此巨额的资金,你父亲真是出手不凡啊!我一直以为你家在杭城只是做些小本生意,没想到竟有如此雄厚的财力。看来,你父亲在商界的影响力远超我的想象。”贺国峰对陆文渊的家境感到颇为惊讶,他以前虽然有所了解,但从未想到会如此富有。

陆文渊微微一笑,没有过多解释家中的情况,而是转而问道:“老师,您在各地都有不少朋友,不知在重庆是否有可以信赖的人脉?”

“重庆么……”贺国峰眉头微皱,似乎在回忆与重庆有关的人和事,“让我想想。对了,我记得现在驻守重庆的十三师五团团长沈浩成,他曾是我在军中的战友,我们共同经历过生死考验,关系非常铁。他绝对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!怎么,你的事情和重庆有关联吗?”

陆文渊听闻此言,心中不禁大喜。他深知老师贺国峰出身保定系,半生戎马,并肩战斗的战友数不胜数。而且贺老师为人刚正不阿,品行高尚,是值得信赖的深交之友。在军界中,他也拥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深厚的能力。

贺国峰的性格内敛而不喜张扬,尽管他征战多年,别人救过他性命的事情他都铭记在心,但他自己救过别人的命却从不轻易提及。就像他口中的这位沈浩成团长,当年也曾受到过他的救助,但贺老师从未以此自居或炫耀过半句。

“老师,这真是太好了!”陆文渊欣喜地说道,“我父亲有意将家里的产业和生意转移到重庆,但我们对那边的情况一无所知。因此,我们非常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,在重庆找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协助一二。”

贺国峰听完陆文渊的请求后,沉默了片刻。他的一只手轻轻地扶在靠椅的把手上,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,似乎在思考着什么。

“文渊,你这次来是不是想让我当个引荐人啊?”贺国峰微笑着说道,语气中颇有些意味深长,“看来你父亲也并非寻常商人,如今能如此敏锐地洞察时局变化的商人确实不多见啊。”

陆文渊闻言,脸上露出些许诧异之色,他试探性地问道:“老师,这么说您也察觉到了什么?政府高层是不是已经有所动作了?”

他深知明年将爆发中国历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,而他的家乡杭城,作为距离上沪最近的大都市之一,注定会成为日军最早攻陷的城市。

更令他痛心的是,国都南京在沦陷后所遭受的那场惨无人道的大屠杀,几十万同胞的生命如同草芥般被践踏。他无法想象自己的家人若置身于日军的铁蹄之下,将会遭遇怎样的悲剧。特别是家中还有参与抗日的军人,他们更是难以幸免于难。

因此,他下定决心要在战争爆发前,想尽一切办法将亲人甚至朋友安全地迁置到远离战火的大后方。他凭借的是前世对历史的了解,但即便如此,他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精英人士的智慧和远见。

自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,到民国二十一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并驻军上沪,有识之士早已达成共识:中日之间终有一战,只是时间问题而已。

而国都南京与上沪近在咫尺,一旦战争爆发,日军自上沪发起攻击,很快就能兵临南京城下。无论是从兵员训练还是军事装备上看,日本都远超中国,其空军和海军的建设更是中国望尘莫及的。

因此,国党高层早已开始着手准备迁都事宜。乐观者认为武汉是最佳选择,悲观者则倾向于长沙,而保守派则主张迁至重庆甚至是成都。总之,沿着长江溯流而上,越往西去便越为安全。

贺国峰作为军中保定系的骨干人物,对时局的把握尤为敏感准确。

确实,近期有传闻称一些消息灵通的高层人士在武汉、长沙等地积极购置地产和商铺。而重庆的地价也悄然上涨,只是这种趋势相对较为隐蔽,并未引起广泛注意。

贺国峰目前正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,他深知南京已不再是长久之计。然而,回顾自己的半生经历,他发现自己并没有积累下太多的财富。

与其他高官相比,他没有在多个城市提前布局房产,以备不时之需。

“为何不选择武汉或长沙呢?这两个城市都是潜在的陪都候选,商业繁荣,交通便利,其繁华程度丝毫不逊于南京。”贺国峰面露难色地解释道。

“老师,正因为这两个城市如此重要且发达,它们一旦成为战争的目标,就会成为致命的弱点。”我分析道,“交通的便利对日军来说同样是个优势,他们会更快地集结兵力进行攻击。而商业的发达更意味着这两个城市在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从军事和威慑国民抵抗意志的角度来看,它们都会是敌军的首选目标。”

然而,重庆的情况却截然不同。它地处群山环抱之中,长江与嘉陵江在此交汇,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使得这座城市易守难攻。特别是那壮丽的长江三峡,宛如一道天然屏障,让日本的陆军和海军难以施展拳脚。

更为关键的是,重庆的地理位置足够偏远。它坐落于中国的西部边陲,与日军的战线有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