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白书院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页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 112 章 补更章节(2 / 3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省,跟津口县离得不远,皮料泡着也要时间,到时你再回来。先去上学,我给你写封介绍信。”

孟先生,孟培德。

谢星珩乡试时的主考官,被新皇革职回乡了。

他人品很好,刚正不阿。

看起来不会卖林庚的面子。

林庚说:“他是我的恩师。”

谢星珩:“……”

草率了。

难怪这么个大儒,说革就革了。

要不是怕天下文人怒骂,说不定还得杀了。

谢星珩这便欣然接受了,他背上行囊,去嘉义省拜师读书时,首批送往丰州县的果酱、果干、苦芽茶,到货了。

货运到江府时,江知与正在开会。

糖制品销量激增,再有加盟商日益爆单,原料就捉襟见肘。

总不能在畅销的时候,货品不足,错失生意吧?

江知与又另外派人去府城,跟秦六爷二次合作。不论如何,请秦六爷供应今年的原料,为表诚意,糖厂可以在秦家没有加盟的情况下,始终低价出货给秦家。

在商言商,江知与又不是伸手讨要原料,是要给钱的,秦六爷没什么不同意的。

如今徐诚嫁了林庚,以夫夫关系来说,糖厂也能算是世子夫郎的“陪嫁”。这个面子得给。

?本作者羽春提醒您《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》第一时间在.?更新最新章节,记住[]?『来[]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』

谈定原料供应后,江知与又紧急找丰州县的大小商户商量种植原料的事。

买田是来不及的,成本也高。而商户们爱屯田,家家户户手里都有余田,平时保守着,以种植粮食为主。

粮食是民生之本,江知与不动这一块。

他说:“你们不可能全种粮食,其他原本种植别的作物的田地,改为种糖原料,我会收购,也会给租子。”

商户们知道江知与出来做生意了,打交道少。没想到一来,就是这种形式的生意。

一般都是大地主,把田地租给百姓种。

百姓们侍弄庄稼,一年到头累死累活,混个温饱。

现在江知与来租他们的田,种什么东西,江知与说了算,那他们不就成佃户了?

嗯,不对,他们不用自己种地,不算佃户。

他们也是租田,不过是租的“种植权”。保证收购价,也拿租子。下面的百姓要种地,也得给他们租子。两头挣。

而且种植的是糖原料,单看糖厂的红火程度,就知道那点原料不愁卖。

他们互相望着,又凑一处窃窃私语。

刚好家里来小厮跟江知与通传,说津口县来信了。

江知与眼睛发亮,当即起身往外走,也跟商人们说:“你们先商量商量,我一刻钟后就回来。”

开会地点,借用了逛小集二楼的会议室。

这里大,也离家近,方便他两头跑。

两个崽崽陡然“失去”了一个爹和一个爷爷,每天都要哭哭,快一个月才将将哄好。要是长时间没看见江知与,两个崽能哭得喘不过气,让人想想就心间发疼。

来的小厮是听风院里伺候的升平,他还拿了东西,是一罐果酱跟三包果干。

附带了信纸,写了配方用量。

江知与粗略看过,当即明白用意,便叫升平下楼,找掌柜的取些牛乳、茶水、冰块来。

津口县的货品抵达丰州县后,径直送去江府。

宋明晖看过货,也先看了江承海写的家书。

做生意的人家,哪有什么自家品尝的东西?

知道后续还会有,趁着这次把大小商户聚在一起的机会,就先给他们尝尝鲜。

江知惦记着家书,用泡茶来分散注意力。

等待的一刻钟里,他就在外头的待客厅,泡好了五种滋味的茶水。

到点就端进会议室,给他们介绍了不同的名字。

这都是商人们没听过的茶名,他们本着水果价贵的原则,选的都是常价最贵的荔枝泡的茶。

荔枝做成了果酱,果肉丰富,甜分足够。泡茶后又加了冰,去热解暑,滋味香甜。

江知与带着说一句:“这是津口

县的特产,我父亲跟我夫君寄回来的,给大家尝尝鲜。”

江承海跟谢星珩离开丰州县的事,他们早发现了。

县内多有猜测,其中最广泛的猜测是,他们出去开分店了。极有可能是府城。

结果人家不声不响的,去了津口县。

经商的人,对地理名称敏感些。

津口县偏远,又是南地的入口,大启朝境内售卖的水果,多半是从津口县出产。他们都对这个地名不陌生。

好家伙。

跑那么远。
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