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白书院

阅读记录  |   用户书架
上一章
目录 | 设置
下一页

第133章(1 / 11)

加入书签 | 推荐本书 | 问题反馈 |

第133章

王景文颇感纳闷,向靖江帝请教:“皇上,既然林大人已经到达了歌峰湾,为何不寻求官府的支持,反而选择寄人篱下,难道这是为了躲避回朝,借此机会在外逍遥快活?”

靖江帝闻言,面上掠过一丝不悦:“你为何如此多疑?这封急报并未详述全部情况,待林爱卿返回朝廷,朕自会亲自询问详情。林爱卿不是那种鲁莽之人,他选择隐居民间,定有其深刻的原因。”

靖江帝一边掐算时辰,一边预测林小风不久便会归来,同时还关切询问太子近期的动态。王景文恭敬汇报,称太子有意亲自出城迎接林小风,靖江帝听后欣然应允,并下令王景文届时代表自己陪同太子一同前往。

此时此刻,林小风正悠闲地策马行进在宽敞的官道上,沿途观赏着四野风光,愈发体会到骑行的乐趣远胜乘车。他的随行队伍中,包括了贴身心腹项协宏,以及忠诚的旧部冯临度。项协宏趁机贴近林小风,压低嗓音探寻西厂密报的真实性,对于其中的曲折颇感忧虑。林小风泰然自若,淡淡回应:“为何不能相信?密函中的每个字句皆为事实。”

项协宏依旧满腹狐疑:“但其中提及您藏身于付家,担任幼女的家庭教师,这样的经历实属奇特,只怕细究起来漏洞百出。”

林小风哂笑一声,不以为然:“此事背景复杂,不适合在信件中详细陈述,待回朝之后,我自会向皇上一一详解。你怎能拘泥于琐碎细节,如何能在关键时刻承担重任?”

项协宏无奈地摇头:“我并非畏惧,只是感到难以置信。亲王策划谋反这样的大事件,本应只存在于历史典籍中,如今却发生在我们身边,朝廷上下对此竟然毫无警觉,最终导致剧变发生,实乃令人匪夷所思。”

林小风轻轻一耸肩,继而耐心解析:“自从锦衣卫成立之日起,新闻记录者就扮演了明察暗访的角色,你将来必定要在朝政中扮演重要角色,就必须摆脱平民的思维模式。”

林小风进一步剖析道:“朝廷高堂之上,达官显贵们远离黎民百姓的生活,他们高高在上,身处权力与欲望交织的舞台,颂扬自身的美德与功绩,而百姓由于信息闭塞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,往往盲从并坚定不移地信仰朝廷的一切。朝廷背后的各种谋划深远晦涩,百姓只能依据有限的知识和想象去揣摩其中的秘密,久而久之,朝廷的形象被人为地塑造得无比神圣,哪怕偶有失误,也被视为整个棋局中不可或缺的环节。”

“然而,现实并非如此理想。朝廷经常犯错,这些错误随着时间积累,直到民众疲敝、矛盾激化时,人们才会恍然大悟,世道已然改变。为了让国家长治久安,朝廷应当适当收缩过度的干预,给予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,而非事事插手,强行操控。”

“从本质上讲,朝廷不过是一个群体为了协调纷争、分配利益而聚在一起辩论协商之地,相较于乡村社会的聚会,仅仅规模更大、问题更繁复、利益纠葛更深而已,又怎么可能避免错误的发生?”

项协宏听完陷入沉思,随后表示认同:“林大人所言极是,我曾亲自管理过数百人的商队,就已经感觉力不从心,更何况治理天下亿兆黎民。朝廷所能做的,唯有尊重民间运行的规律,政府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,仅此而已。”

回想起过往的种种尝试,林小风不禁苦笑,他也曾一度被权力的诱惑遮蔽双眼,意图在县内推行所谓的“现代化”变革,却引发了一系列的不满。庆幸的是,他及时反思,调整策略。历经数年探索,林小风除了适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,更多的是运用前世的智慧与经验,针对局部进行创新发明,其余方面则尽可能让百姓自由发展,秉持“法无禁止即可为”的原则,最终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成果。

前方忽现一支浩浩荡荡的商旅,林小风扬声问道:“诸位客商,距京都还有多远?”商旅中有人回应:“大约还需两日行程。”

林小风遂转向项协宏吩咐:“接下来两天内,不必特意唤醒我用膳。”项协宏闻此,默默地点头,心中五味杂陈,既担忧又钦佩。

车队以一种庄重而缓慢的步伐行进,那雄伟壮观的城门渐渐从远方的地平线上凸显出来,矗立在阳光下,威严而古老。王景文率领众人早早伫立在城门外,凝望着远方车队模糊的轮廓逐渐清晰,心中那块石头才微微落地,然而思绪却如翻滚的潮水般汹涌澎湃。回忆起当年的林小风,他虽口齿犀利,却处处展现出圆融通透的处世之道,如今想来,王景文不禁懊悔当初没有将他收为义子。如今林小风地位飙升,肩负起锦衣卫指挥使之重任,对于西厂而言,他是否会视同陌路?王景文心中暗自盘算,亟需巩固和深化与林小风之间的情感联系。

随着车队的逼近,林小风驾驶着马车首先映入眼帘,他一眼瞥见了王景文,旋即翻身下马,阔步向前。王景文也不甘落后,脚步加快,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:“贤弟啊,伱总算是回来了,我可是望穿秋水,焦急不安哪!你知道吗,你现在已经是锦衣卫的指挥使了。”
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A- 18 A+
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