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积土成山,风雨兴焉;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……”
“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……”
苏东甲每写一句,许源就小声念一句。
刚开始他还只是默念,担心影响苏东甲思路。
念着念着,声音不由自主变大。
结果发现苏东甲思绪不受影响后,他开始大声朗诵。
直到苏东甲写出“用心躁也”,停笔不写之后,许源整个人急得抓耳挠腮。
他觉得这篇文章还可以有更多内容,议论的更深刻。
偏偏到了这里就没了!
就像有人给他吃了一道美味珍馐,每一口都吃出了不同的美妙滋味,正准备继续吃的时候,人家告诉他“美味没了”。
啪,快乐没了。
苏东甲晃了晃脖子,对着纸张吹了吹,让墨迹快些阴干,转身看向许源:“许老,您看看?”
许源没有接,而是问道:“没了?”
“没了。”
有是有,但当初他学的就是“节选”,有删减版的,为啥要写全篇呢?
而且议文立意、论证、结论都有了,还想要啥?
许源急了,接过“劝学”,看了又看,来回踱步:“东甲,你再好好想想,还能不能再写。
说不定你可以凭借此文名垂学宫,被亿万学子学习!”
苏东甲摇了摇头。
别,这要真是自己写的倒也罢了。
关键是借来的,他没那个脸皮说是自己的。
已经借人家文章了,再借名声不太好。
读书人,要脸的。
许源嗟叹不已。
这样好的议文,居然这么短。
要知道,儒家行文,尤其是必读经典,皆以精简为要义。
可要是文章义理精妙,引人深思,那是再多也不嫌多的。
许源作为十品儒圣,修为、治学皆为大家,自然有其眼光。
单以苏东甲这篇《劝学》来说,足以列为书院学子必学篇章!
谁敢相信,这样的议文,竟是出自一个书艺考校不合格的学子之手?
许源捧着纸张,犹豫再三,还是问出了心底的疑惑:“东甲,此文确定不是雨亭所作?”
苏东甲果断摇头,当然不是!
“也不是他人捉刀?”
苏东甲犹豫了不到一秒,仍旧摇头。
谁叫这个世界不知道荀老夫子呢?
许源神情激动:“好,好!
既然是你亲作,考校就以此文作答。”
苏东甲听明白了,这是自己答什么,考校就考什么。
好比领导射击,先打靶,再画靶子。
主打一个领导神射,枪枪靶心。
这不是尖子生的待遇,这是关系户的待遇!
许源摩挲纸张,有些爱不释手,但还是将其递还给苏东甲。
到现在,他算是确定了,苏东甲书艺没问题。
可问题又来了——有此学识,苏东甲为什么要在考校上六艺皆不合格?
对于这个问题,苏东甲挠头,想了一个十分蹩脚的理由:“观海书院建院以来应该没有六艺皆不合格,又能补考合格的人。
我想做那第一人!”
许源面皮抽搐,差点道心不稳。
他在心中得出一个结论——此子欠收拾!
想成为第一人,凭他现在两个本命字就可以。
还需要用这么幼稚的方式?
许源恍然反应过来,六艺之中书艺、术算苏东甲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学识。
而乐艺一项,虞清秋又确定会给合格。
再加上苏东甲已经三品仁者……
不知不觉间,苏东甲居然已经达到合格的要求了!
所以剩下的礼艺……
许源也没了讲下去的欲望。
事实上,他之所以不想讲礼艺,就是觉得礼艺枯燥。
且对于修士来说,礼艺上的规矩大多都是用来约束“山下”人的。
对于拥有悠久寿命的修士来说,礼节已经没有太大约束力了。
如果完全按照礼艺的规矩来,苏东甲见他一面不得喊声“师爷”?
哪能像现在,收为关门弟子?
想到“关门弟子”,许源有些着急。
苏霖忽然闭关,导致苏东甲不能及时拜师。
所以这师徒名分始终定不下来。
虽说在观海书院没人敢跟他抢,但这种事他还是觉得能早定下,就早定下的好。
免得夜长梦多。
一个弟子,两个本命字。
等到苏东甲名动天下的那一天,天下谁人见了他不得赞一声“这就是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