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搞钱,如今的朝廷上,除了李邦彦和秦桧还有点想法。
其他诸如李纲、宗泽、张叔夜之流,虽不敢说对钱完全免疫,但是最起码是欲望不高。
对自己尚且如此,遑论对朝廷。
所以等赵福金说完朝廷目前要用钱的种种事项后,他们大多数能想到的
历朝历代,能被史书称为贤臣忠臣的,大抵如此。
只要道德高尚、只要爱民如子、只要两袖清风,只要以身报国……必被史书大肆褒奖,必被后人敬仰如山。
以前赵福金读史书,每每读到这些事上,就倍感唏嘘,儒家记史之法,着实偏颇!
哪个朝廷要全是这样的人,活不过一甲子!
所以李邦彦之流的存在,那也是极其重要的。
果然,李邦彦就提出了自己的办法:“印钞!”
这确实是解决财政危机最简单的方法,没钱就印,简单快捷。
朝廷上超过一半的大员,虽然知道滥发纸币最终会导致什么后果,但是却不知道这其中更深层的原因,所以即便有人反对,也并提不出站得住脚的理由。
赵福金还是有一些民科经济学知识的。
无准备金印钞,或是超发准备金一定比例的印钞,结果是通货膨胀,最终货币信用崩塌,经济崩溃。
但是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,那就是能快速地洗劫民间财富。
比如老朱的宝钞,从一开始的顶层设计上,就是为了洗劫民间财富,所以他根本不在乎会不会导致经济崩溃,反正只要把钱搜刮上来养老朱家那一大家子,这便是好政策。
当然,搜刮民间财富,赵福金觉得也不是不行,哪朝哪代不这么干?区别就是有些朝代要脸,有些朝代不要脸罢了。
只是现在,还真没到那个程度,没必要,赵福金要脸。
所以不等争论激烈,便一锤定音否了李邦彦的提议。
秦桧的办法就更符合经济规律一些,毕竟从陈东的大宋日报那里尝到了甜头:“还是要投资,要不再琢磨琢磨,开个什么司,臣瞧着那日咬了李相公的狗,就不错。”
秦桧卖狗,日后成了朝廷上的笑柄。
赵福金也不会傻到真去干这种蝇头小利的生意。
“朝廷的财事,跟你们家赚钱不一样。”赵福金无语。
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群臣讨论了半天,还是毫无头绪。
赵福金拍了拍椅背:“方向偏了,咱们现在不是要讨论做什么具体的生意,咱们是朝廷,不是商人,朝廷之财,首在税收,税收之事,首在税基,要是百姓赚钱的路子多了,税收不就上来了?”
皱着眉,黑着脸老半天的李纲一听,终于松了一口气。
虽然赵福金的“搞钱就是尊祖宗之法”的逻辑没错,但是李纲还是认为,朝廷做生意就是不务正业,就是与民争利。
刚刚听李邦彦和秦桧等人谈论的都是具体的生意,这让李纲很是不爽,憋着一股气等着发大招。
但是听到赵福金明确表态朝廷不是商人,他终于是气顺了:“官家说的对,咱们是在为百姓谋生计。”
朝议的格局瞬间就打开了。
百姓能赚钱的事,不外乎就是经商,种地。
种地收税,天板很低,全国的土地就那么多,碰上个天灾什么的,别收缴税了,不饿死就算不错了。
所以等有人讨论地税时,赵福金根本就不想听,因为无论怎么玩出来,天板就那么高,还是从农民手中抢那三瓜两枣,解决不了根本问题。
而且大宋到了道君皇帝手中,耕地税才占朝廷总税收的三成,维持便好。
不能像王安石那样,为了那三瓜两枣,把大宋拖入党争一甲子,自己还落了个百年骂名,要不是梁启超因为一些原因给他翻了案,到现在还黑着呢。
商税,那天板可就高了去了,理论上来说,只要商业活动不停止,商税就可以无限增。
一个是存量,一个是增量,傻子都知道该从哪儿下手。
“朕觉得,一是要激发百姓经商的欲望,二是要优化经商的环境,这两者做好了,辅以合理的税收条目,才是扩充我大宋基本盘的良药。”
赵福金提出的这两条,没有一条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。
赵福金自己也知道,今日朝议,议不出什么具体方案,只要能让殿内诸臣知道接下来朝廷施政的重心,并且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,那这次朝议便算是成功的。
“今日能站在这垂拱殿上议事的,都是我大宋的肱骨之臣,朕知道你们中很多人对朕突然关心起财事不解,有些人甚至在想朕是不是也想要丰亨豫大?”
赵福金顿了顿,似笑非笑的眼神扫过殿内众人。
有人垂首,有人他顾。
赵福金继续说道:“看来还真是。”赵福金扶着椅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