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时候,事后诸葛亮们会觉得我上我也行,但是实际上,战争的复杂程度,一定是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。 江东以两次增兵,多夺城池,似乎和历史上完全不同的战绩,展现出了一个强硬的姿态,也使得位于荆州的曹仁,做出了暂时『租借』江陵给江东的决定。 这个决定,在曹仁心中,自然是正确无比。 一来江陵太靠近大江,并且境内水域繁复,在面对以舟船为主,可以快速转运,水陆并进的江东兵,即便是曹军有骑兵,都不是很好对付。 二来么,江东连续征战,而曹操一直都按兵不动,这当然会引起江东不满,为了避免让江东见好就收,以至于曹操想要动的时候,江东又不配合了,必然要给江东一点好处。 第三,江陵历经战乱,长时间没有多少恢复,更需要荆北不时输血,曹仁心中其实多多少少有些厌烦。毕竟曹仁觉得,荆州现在主要还是要向许昌输送,将物资财货花在江陵之处,算是怎样的一回事? 于是,江东第三次增兵,大本营就设立在了江陵。 然后开始修建水寨,加固城防,安排驻地,修整道路,搞得好像是准备要在江陵修整一整年的模样,对于继续前行的日期,朱治一句话都不提。 朱治不愿意继续往前,黄盖也就只好带着些少许部曲会来和朱治交接。 也就是说,江东在水路上的攻势,几乎是处于一个停滞的状态。 战争,政治,一面双体。 黄盖有些愤怒。 朱治和黄盖,有很多相似的地方,但是本质上区别很大。 他们两个都是三朝元老,早年都跟过孙坚作战,都获得不小的军功,但是最终两个人走的路线,却并不一样。 朱治和黄盖出身不一样。 黄盖本为南阳太守黄子廉后人,但很早的时候其家族分离出了南阳。黄盖祖父迁到零陵居住,基本上依旧算是脱离了南阳黄氏。黄盖幼年时期生活艰难,但仍有壮志,虽然贫穷,仍常负薪警戒自己,又自习读书、学兵法。之后担任郡吏,再被考察为孝廉,最终到了孙坚手下效力。 因此黄盖是彻底的寒门,甚至是寒框,差一点连框都没的那种,而朱治就不一样了。朱治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地方豪强,当地大户,所以朱治很小的时候就担任了县吏,后被察举为孝廉,州里辟其为从事,随孙坚到处征战。 一个要自己背薪,时刻警醒不忘志气,死命的往上爬,才得到了郡吏的位置,而另外一个则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当个县吏,然后刷一层金漆,就立刻摇身一变,成为了有基层经验的州吏…… 可以说,黄盖的路,才是令人敬佩的奋斗之路。 屌丝逆袭,多么励志! 而这样的道路,在朱治这样的人眼中,无疑是愚蠢的,是在浪费青春和时间。 像是朱治这样,先在县里面挂个名头,晃荡两天,到了年终之时定然是考评上佳,直接原地起飞,才是正儿八经的官宦之途。 因此,这两个人虽然当下都是都督,但是实际上谁都看不起谁。 更不用说现在还要相互交接兵权。 黄盖很不开心,因为原本朱治应该是到前线来交接的,结果现在反而要让黄盖返回来交接。 这种行为,并不是说完全不合规矩,而是像那种下基层涂金漆的县吏一样,是打一个擦边球的灰色行为,让黄盖厌恶。 因此黄盖见到了朱治的时候,就没有什么好脾气, 『朱都督,治理江陵,颇有成效,果然是能者多劳啊!』黄盖冷嘲热讽的说道。 什么是多劳? 多劳,就是忙。 忙,在大多数的时候,都是一个借口。 可以真忙,也可以假忙。当职位越高,这个借口就似乎越是有效,但是真忙还是假忙,就只能见仁见智了。 作为一军都督,确实肩担重担,要负责进攻,还要考虑防守,要面对川蜀军的虎视眈眈,也要防备一侧的曹军心怀歹意,再加上从江东到川蜀,漫长的粮道补给线,没有任何的防守优势,随时可能被人从背后捅一刀,这些事情,都不得不考虑,确实可以说非常消耗精力,不可有丝毫的懈怠。 但是这一切,是否就意味着只能止步于江陵,没有时间向前进发呢? 显然并不是。 毕竟这些事情很多时候只是都督要做通盘的考虑,而不是要都督亲力亲为去做什么事情,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让都督一个人来做,那么还要其下的官吏军校做什么? 就像是加班。 下班时间到了,依旧在加班,似